9游戏

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陌路 387

大家好,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笔者为玩家解答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问题。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很多人还不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希望能帮助到您!

怎样解释“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一句何谓无漏智,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何谓无漏智,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句话怎么理解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Q1:怎样解释“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一句

从本质上讲,凡夫与佛无异无二,因此才说凡夫即佛,是迷了的佛,凡夫就是妄想纷飞,执着心重,自私心重,这就是凡夫了。而如果凡夫能破了迷惑,舍了执着,那就是佛。打个比方,佛性好比一颗珍珠,如果没有染污,就是佛,如果外面被层层污物所包,就是凡夫。只有打破外面的层层污物,才能显露出本来的珍珠与光明,这就是佛。所以说凡夫即佛。

烦恼即菩提怎么讲?烦恼来自私心,感到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而生烦恼,这种情况又称为执着,就是执着这个东西是我的,因此才会有烦恼。有了烦恼,用佛理对照,将执着放下、看破,这就是智慧了。比如农村常见的因为墙的归属生气打架,这就是烦恼。但如果反过来想,一堵墙争回来能做什么?让给他又怎么样,自己难道就活不了了?因为它生气得了病得花多少钱?舍了东西,得到心安,这就是智慧。烦恼与智慧,在一转念之间。想通了、看破了就是智慧,想不通、看不破,就是烦恼。烦恼与智慧,本是一回事,只是心的转念而已。因此说,烦恼即菩提。

Q2:何谓无漏智,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无漏”即断离烦恼;菩提、涅盘等一切断除烦恼之法叫“无漏法”;能成就一切净业,断除烦恼的因,都称为“无漏种子”。你的问题中的前半部分“含藏于各人阿赖耶识中成佛之因”就是对“无漏种子”的最确切的解释。你在修行过程中去掉了妄想分别与执著而以清净平等心所修的一切善法所得的一切功德,都是“无漏种子”。

南无阿弥陀佛!

Q3: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不能理解为烦恼就是菩提,而是可以由烦恼转化成菩提(觉悟)

Q4:何谓无漏智,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所谓“漏”,即有缺陷、不圆满的。就像杯子上有个窟窿,会使倒入的水不断流出。只有完好无漏的杯子,才能装人满满一杯水。可以消除一切烦恼修行。 正是为了开发这种究竟圆满、无量无边的智慧。

所谓“烦恼即是菩提”,是告诉我们,烦恼与菩提并非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烦恼是什么?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个念头、一个妄想,其产生离不开众多因缘的和合。 当我们看不清这些因缘时,烦恼就产生了。

若能在众多因缘中保持智慧观照,烦恼就无从生起了。所以,烦恼到底会不会成为菩提,关键在于觉或不觉。不觉,就是烦恼;觉了,当下便是菩提。烦恼没有离开我们现前的一念,菩提同样也是如此。只是烦恼生起时,菩提就被遮蔽了;而菩提显现时,烦恼则烟消云散。

Q5: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句话怎么理解

菩提本无根,何处惹尘埃,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是人想多了,自寻烦恼了。涅槃可不可以理解为空,解脱,轮回。我理解的这句话的意思:人生在世,就那么几十年,既然生下来了就应该好好活着,开心地活着,没必要自寻烦恼,万事皆空,生死只是一个轮回,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Q6: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没有永远的烦恼,但有自己的生活,从烦恼中走出,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标签: 为何“烦恼即是菩提”? 为何烦恼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