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的一些数据。
1.《202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发布的最新乙肝发病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乙肝新增病例相对稳定在95万左右。2017年开始再次出现增长趋势,突破100万,近两年基本保持在100万以上。
2.在全国乙肝新增病例排行榜中,广东一直位居榜首,发病率居全国第四。新增病例前三名分别是广东、山东、湖南。宁夏、天津、北京分别排在新增病例的后三位。
3.数据显示,中国有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病例,其中90%未经治疗。
4.病毒性肝炎是一个常见的全球健康挑战,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影响全球3.25亿人,每年导致140万人死亡。
5.80%以上的肝癌与乙肝有关,从乙肝到肝癌,只有三步:乙肝-肝硬化-肝癌。
6.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五种,即甲、乙、丙、丁、戊型。
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传播乙肝吗?
很多人关心乙肝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起吃饭,共用卫生间,握手,拥抱会造成感染吗?相信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五种。
第一,母婴传播。主要是乙肝病毒的母体,在怀孕期间在子宫内或婴儿出生前后传播给婴儿。
第二,血液传播。它主要是由乙型肝炎患者的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
第三,性接触。或者异性之间的性接触导致的感染。
第四,医源性传播。比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重复使用导致的医疗器械接触性感染。
5.密切的生活接触。这些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女性分泌物、乳汁、唾液等。,或接触血液、唾液、汗液等。乙肝患者皮肤受损时。最常见的有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等。
我们常说的大小三阳是什么?每个乙肝项目意味着什么?
1.乙肝的问题和我们常说的三个积极因素是什么?
乙肝三大阳性因子,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感染乙肝不代表病情严重,还需要结合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来判断。
乙肝小三阳性因子,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都是阳性,其他都是阴性。提示病毒呈阳性,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同样,得了乙肝小三阳也不代表病情严重,但还是要结合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来判断,比如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第二,每个项目的意义是什么?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这个时候感染就弱了。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已经产生了抗体。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过抗体。3.乙肝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4.乙肝E抗体阳性,说明病毒复制阶段。5.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所以大部分核心抗体都是阳性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将指标放在一起看最准确,而不是单独看。
乙肝患者的自我保健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两个方面:
1.乙肝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护肝脏,任何损害肝脏的行为都要引起重视。这些应该避免的有害行为和饮食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长期酗酒、熬夜、随意吸毒、高脂饮食等。比如长期酒精中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加重病情;如果随意服药,很容易误服一些有肝毒性的药物,导致肝损伤。
2.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乙肝患者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能保持体内氮平衡,改善肝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这些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就是我们常见的鸡蛋、牛奶、瘦肉、鱼等。第二个方面是吃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哪些?比如我们经常吃的米饭和土豆。第三个方面是保持适当的热量。保持适当的热量,尽量不要超过总热量,保持健康的体重。所以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薯条、炸鸡等。
做好乙肝预防工作。
我们就不用说乙肝的“色变”了。普通的生活接触不会引起感染,但只有在乙肝患者的病毒感染期或通过皮肤和粘膜损伤的接触才会引起感染。要做好预防,就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人体形成乙肝抗体,即使接触乙肝病毒也不会致病。新生婴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也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
第二,用餐系统还是筷子。现在国家提倡使用筷子,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食行为。特别是对于患有肝炎的家人或朋友,采用分餐制可以减少体液接触引起的发病,尤其是口腔皮肤黏膜损伤者。
#健康2021#
给你总结一下
1.乙肝的传播方式有五种,即母婴传播、性接触、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生活接触等。
二、大小三阳是有传染性的,但判断病情是否严重还是需要结合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一起判断。
第三,乙肝患者除了正规治疗外,还要在饮食、行为、习惯等方面注意自我保护。
第四,提倡使用疫苗、分餐制或筷子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
标签: 乙肝基本常识